Search


可能是暖冬的關係,都已經11月中旬了,每次的門診居然還可以看到一大堆腸病毒的小朋友來求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可能是暖冬的關係,都已經11月中旬了,每次的門診居然還可以看到一大堆腸病毒的小朋友來求診
把這篇文章翻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:

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含小兒麻痺病毒、克沙奇病毒A型及B型、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60餘型,近年來又陸續發現多種型別,臺灣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,以 4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。


關於這個疾病很多新手爸媽有個誤解,常常看到家長帶著嘔吐腹瀉的孩子來看診時詢問: 這是腸病毒嗎? 大家只是被它的名字誤導,雖然它的名字有個”腸”字,但只是代表它主要經由腸道感染而已(呼吸道也行),但它的並不是以明顯的上吐下瀉等腸胃症狀來表現。


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,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,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。最常引起之症狀為 手足口病 和 疱疹性咽峽炎,造成喉嚨或口腔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痛!!!


1. 泡疹性咽峽炎:特徵為突發性發燒、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,病程為4至6天。

2. 手足口病: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,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,其次為軟顎、牙齦和嘴唇,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、手指及腳趾,病程為7-10天。


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且嚴重的臨床表現,包括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心肌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。

腸病毒目前沒有疫苗或是特殊治療方法,和一般感冒一樣以支持性療法為主,仰賴病人自身抵抗力清除病毒,照顧上需特別注意的地方為:

1. 是否有脫水現象: 想像一下你的咽喉佈滿了好幾顆不小心咬破嘴唇造成的白色小潰瘍,疱疹性咽峽所造成的疼痛是非常厲害的,小病人常常因為口腔疼痛導致食物以及水分攝取不足,加上發燒增加水分的散失,所以很容易脫水,簡易觀察重點為: 排尿次數明顯減少、哭泣時沒有眼淚等。



2. 是否有重症前兆: 某些少見的情況,病毒會攻擊腦部或心臟等重要器官,所以要請家屬留意是否有以下重症前兆a.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、b.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、c.持續嘔吐 d.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,若有以上任一症狀須立刻就醫。(以前的重症三前兆現在改成四前兆囉)



處置方法: 預防脫水 + (止痛)



為了預防脫水,建議可以給一些比較冰涼的水或流質的食物(例如:布丁、冰淇淋,沒錯!!只要不是氣管敏感的孩子就可以吃冰!!)等,吞入冰涼的食物相較熱的食物比較不痛容易下嚥;也可以視情況給予口服或外用的止痛藥增加進食量。但以上方法無效且病童有脫水症狀時,則可能需要由靜脈補充水分甚至住院直到症狀改善囉!!!



特別叮嚀: "多洗手" 是預防腸病毒的不二法門,此外本病毒 #不怕酒精 且傳染力強,若家中有孩童感染時,請用"稀釋後的漂白水"或特殊抗病毒清潔劑消毒門把扶手等常接觸的位置唷!!!


Tags:

About author
禾馨醫療兒科專科醫師 《學歷》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《經歷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住院總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研究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灣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兒童過敏免疫風濕學會專科醫師 《專長》 一般兒科學、新生兒照護、預防注射 小兒過敏氣喘疾病、兒童風濕病 <獎項> 100年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住院醫師獎 101年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住院醫師獎 104年度臺北醫師公會青年杏林獎 媽媽經駐站作家 媽咪拜駐站作家 <門診時間> 小禾馨新生兒童專科診所 門診時間: 一般門診: 週一早診、 週二早午診、週四晚診、週日早診(輪) 禾馨懷寧小兒科診所 門診時間: 週三午晚診
三個孩子的爸 兼 小兒過敏免疫科醫生 在這裡分享常見育兒問題 還有 生活瑣事 閒聊瞎扯~ 請勿線上問診唷! 感恩~ IG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juang_chen/?hl=zh-tw 重要訊息聯絡: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